相逢甲子,继往开来
——武汉大学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暨校友论坛
2016年11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暨校友论坛”在我校人文馆成功举办。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众多校友归“珈”看望,许多白发苍苍但依然精神矍铄的老校友也回母校共祝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出席本次校友论坛的嘉宾有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泰岩、哲学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胡德坤教授、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刘纲纪教授、国学院郭齐勇教授等教职工代表、此外,程远中等校友代表、全体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也参与了本次论坛。人文馆内座无虚席,嘉宾们深刻的发言也赢得掌声不断。
为了本次论坛的顺利进行,哲学学院举全院之力,从年初就开始了策划和筹备的工作,并在师生的默契配合和高效协作下,完成了包括“图读哲学”、“校友群芳”、“校园生活”等版块的制作与修改、毕业生名单的整理、院庆logo的设计等策划和运营工作,还克服了寻找校友联系方式的困难,成功地和校友们取得联系送出邀请函。哲院学子自己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WHU哲样青春”所发布的征稿启示及其它一系列线上宣传活动也为此次庆祝活动的成功举办发挥了不小作用。活动前现场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人员的明确分工,表演人员的数次彩排,更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力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周日上午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庆祝活动终于在人文馆圆满举行。论坛由哲学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主持。论坛开始,国歌奏响,与会人员全体起立,老校友们庄重严肃显示了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紧接着是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泰岩同志发言。黄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祝贺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并感谢各位嘉宾、校友的到来。接着,他带领我们回顾了武汉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武汉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22年, 1952因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并入北京大学,1956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达老先生亲自主持恢复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开启了武汉大学哲学发展的新历程。六十年来,武大的哲学学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中国社会各领域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产出了一批又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精品力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来重大贡献。”他强调了哲学的重要价值,“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赞扬了六十年来,珞珈山下的哲学人始终不忘初心,承担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国家民族的需要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不仅造就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如今的辉煌,更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食粮,发出了思想先声。而近几年来,哲学学院更是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为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他表示,哲学学科作为武汉大学的特色优质学科,学校将大力支持其发展,为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及国家社会科学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接着,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致辞。他回顾学院六十年来走过的曲折而又充满启发意义的道路,总结出了四个具有高度概括型的短语:一是“尊重学科本性和民族特性”,即李达先生在重建哲学系之初所强调的,新中国的哲学系必须保持现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又必须在学科意义以逻辑学和哲学史为架构;二是“尊重学者的学术个性”,吴院长举出李达先生招揽人才时尊重学者学术意愿的例子,指出只有尊重学者的学术个性,才能给学者们自由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创造出更丰硕的学术成果;三是“以哲学学科固有的特性服务社会”,以李达先生在文革期间反对顶峰论的例子,指出这些富有理论高度、包含真理性内容的哲学思考对于推动国家社会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四是 “学院的建设紧随民族复兴的步伐”,以哲院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说明其与时代发展保持的高度同步性。从文革时的停滞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再到进入21世纪,学院在办学科研方面表现出一种积极向外扩展的新气象,国际间的深度、双向学术交流也带动着武汉大学哲学学科在国际上排名直线上升。吴院长总结道:“上述四个短语远远不足以概括过去六十年哲学学院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举办60周年庆祝活动是为了总结经验、重新出发,让哲学学科更深的扎根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和生活土壤中,形成更具鲜明特色的中国哲学,更加充分地尊重学者的个性,让哲学学院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然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胡德坤教授上台致辞。他首先赞叹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辉煌成就,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然后回忆了袁贵仁部长对陶德麟校长的尊重和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哲学学院的盛赞。他还指出哲学学院颇具特色的培养人才的特点——哲院的校友们在各行各业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言辞中流露出对哲学学院真挚的情感。
紧接着,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刘纲纪教授进行了发言。刘老先生回顾六十年来,哲学学院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总结了下述几点原因:第一,自李达先生重建哲学系以来,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根本方针;第二,建系后20年左右,老一代学者年纪已大,我们全力以赴地把中原一带有显著成就地学者提拔到重要岗位,推动了哲学学院的持续发展;第三,哲学学院学科齐全,每门学科又都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任教,这在大学中是不多见的;第四,除哲学系以外,我们还成立了国学院,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第五,哲学学院有一个认真负责、运转有力的行政系统,为推动哲学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六,哲学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进行的,长期以来注意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党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中央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最后,刘老先生展望未来,深信武大哲院会不断发展,成长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学院。
陶德麟老校长因身体不适,未能出席此次校友论坛,陈祖亮书记代为转达他对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的祝贺,他同时祝愿学院未来发展越来越好,祝福所有校友、师生身体健康、一切安好。
接下来,学院教师代表郭齐勇教授上台致辞。郭教授发言的主题的“感恩”,他回想求学、教书的这些年,由衷地感恩了老师和前辈们的栽培与付出,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去师长的怀念。讲到“老师口中的‘小郭’如今也将近七十岁的时候“,他感慨人生苦短,而回望过去,每一位老师的名字他都记忆犹新,并由于能够领略那一代师长的风采而感到十分幸运。他说,正是这些前辈的耳濡目染、春风化雨,一代代老师将德性的力量传承下来,才成就了哲学学院现在的辉煌。最后,他希望哲学学院内部相互支持、相互团结,走向国际!
接着是校友代表程远忠的发言。他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他总结几十年经历而得出的心得——哲学不仅是“仰望星空”,同时也可以脚踏实地。他将自己的人生心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他在国务院进行党务工作的时期,在此期间,他依然怀揣着做学术的梦想,还出版了一些学术作品;第二个阶段是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时期;第三个阶段,他以自己的商业博弈经历为例,更具象地向我们阐释了哲学在一定意义上的现实使用价值。他指出学哲学的人格局和眼界一定要宽,同时,他也以丰富的阅历告诫我们内心自我净化的能力是基本功,不要让自己的“动作变了形”。
之后,日本郡山女子大学文化系系主任何燕生教授致辞。他先表达了对武汉大学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的衷心祝贺,接着,他提出武汉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长期学术交流协定,希望进一步推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日本大学学者的交流,促进哲学学科的共同进步。
紧接着,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董尚文教授发言。他首先以武汉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讲述了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怀有的特别的情感,然后又以兄弟学校代表的身份表示对哲学学院的祝贺,希望加强两个院系在教学、科研上的合作,祝愿母校哲学学科的建设更上一层楼。
论坛最后以两个充满哲思的节目作为结尾。第一个是悉尼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Ben带来的小提琴独奏。琴声悠扬而又庄重,动情又充满力量,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意蕴十分深刻;第二个则是我院的原创品牌节目——由本科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归宗》,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扣人心弦的表演及体现的丰富意蕴,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节目结束后,武汉大学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校友论坛也在祥和的气氛中完满落下帷幕。这次校友与师生的团聚,不仅仅是回顾一个甲子年来哲学学科重建的艰辛与辉煌,更是站在历史的另一端,总结经验,重新出发。而作为哲院学子的我们,更应牢记使命,继往开来!
文字:张恩泽、伊梓钰
图片:郑杰友、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