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新闻

【实践】侬本随性如风 ——武汉大学心扬暑期支教实践队圣泉乡支教行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7日 00:00  点击数:

心扬暑期支教实践队来到安徽圣泉乡小学支教已经一周有余了,在全体队员的协同合作下,我们的支教实践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队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主动解决难题,我们在相对较差的生存环境里,仍然能每天绽开笑颜。

25.jpg

其实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似乎已经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闭塞,一望无际的田野边穿行着水泥路,从老远就能听见三轮车发动机的突突声,通了路,有了车,自然便会使一个乡村活过来,因此我们来到这里时,便为圣泉乡的繁荣景象感到惊喜,而呆在这久了,便愈发觉得它的生机盎然了,而这些美好的感受,不仅来自田野林间的牧歌,也来自鳞次栉比的商业街区。

随着心扬暑期支教活动的开展,我们渐渐了解到,可能这些孩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他们至少会有一名父母在家,甚至父母都在家,俨然是四口之家,甚至三世同堂,和城市里没有什么分别,但是我们再度深入了解时,便知道一般都是妇女留在家里,或是开着店铺,男人们都到江浙沪一代打工了,而就算在家也是一天都在务农或是务工,真正能管孩子的还是老一辈的或是妈妈这些人,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甚高,对于孩子的学习也只是,也只能在旁边看着,至于辅导,那便是无从提起了。我们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了解到,有些我们在学校里因为作业空白而对他们大发雷霆的孩子,实际是根本不会做的。他们的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班上家境稍优的同学又懂得讨喜,自然就可能忽略他们,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家访,我们知道有的家长几乎没怎么和老师交流过,无论是家长主动找老师,还是老师主动叫家长;孩子们由于天生的畏惧感,就更不可能找老师问问题了,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的问题就越来越大了,甚至出现了不会做为了交差抄作业的情况。两张图我们通过耐心的和家长以及孩子们的交流,让他们尝试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敢于发问。孩子们通过我们的特色教学,在语数英方面都有所成长,能够反思,提出问题;通过团体辅导课,教会他们团队合作,用心理学学科特色,将孩子们覆着灰尘的心灵之窗荡涤一番。孩子们学会了这些品质,不代表他们就失去了孩子们的天性。

孩子生性就如风,一阵喜欢这个,一阵又喜欢那个,吹到哪是哪,似乎三分钟热度总是他们的特色,我们给他们讲课的时候,他们总能变着法在抽屉里玩着一些小花样,但听课是三分钟热度,玩的小什物也是花样频出,有时候是一个折纸:飞机、花、青蛙等等

有时候是把粉笔碾成末蘸水画画;有时候又是一些小人书。看着他们玩的东西我不禁回忆起了童年时光,似乎我也是听讲的时候少,而玩耍的时候总是多的。然而现在身份转变了,便有些怅然恍惚,只得警告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坐在第一排的三个男孩子很调皮,他们上课互相骚扰着对方,用着小学生惯用的口吻讽刺对方,用笔头戳他人屁股,就像调皮鬼一样。我迫于无奈,只能把这对难兄难弟分居三地,他们嘴里说着再也不想要坐在一起,心里却又不知道有多难过,然而真的分配后,他们便瘫软在桌子上,眼睛直愣愣地看自己桌上的暑假作业,仿佛夺走了他们最心爱的玩具。但是如同夏季蝉鸣般的教室终于安静了起来。

时间待久了,我们老师的架子渐渐放了下来,孩子们也和我们熟络了起来,甚至有些惩罚都不当回事,前一秒还是哭成泪人,后一秒又笑着在老师背后做鬼脸,然后笑嘻嘻地跑远了。

队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和我同行的语文老师曾经跟当地的老师聊过,他说我们缺乏老师的威严,也许是还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自以为是的无知在不经意之中可能动摇了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威严形象。但是我觉得孩子生性是难以剥夺的,若是说遵守人定的纪律就是善的话,那岂不是说善是外在规定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吗?说孩子们性本善,不是说他们调皮就是作恶,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善,是孟子说的四端之心的嫩芽。我们用威严去压制他们的本性,就好像自认为修剪枝叶能使树木繁茂,而忽略了他们全是幼芽,一经剪切便七零八落,难以成材了。圣泉乡中心小学强调“水文化”,而在我看来,教育犹水之就下,要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将他们通过道德修养的工夫,达到善的境界。

30.jpg

“弟子规 ,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是他们每天早上必定要读的内容,而通过我们家访调查得知,孩子们都很爱父母,孝敬长辈,哪怕是再调皮的孩子,也服父母的管教。有的家里父母残疾了,孩子倾心孝敬;有的家里父母外出打工了,除了听爷爷奶奶的话,孩子们还常常打电话关心父母;有的家里条件艰苦,但只要一家子在一起,都其乐融融。孩子们不论学习成绩好坏,起码的孝悌之心都是有的,而这个则是天生的。

有的孩子问我们明年还来吗,这个问题我们恐怕埋在心底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实践年年有,然而年年的面孔又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像他们生命里的过客,而能带给他们的,或许真的不多,然而希望的光,有一点总是比没有好的,就像鲁迅在《呐喊< 自序>》中说的:“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或许在农村轻文化重赚钱的思想的笼罩下,孩子们难有成就,因为我们从一些家长那里了解到,他们的态度是孩子读书读到哪算哪,以后能挣钱就行。也许他们把学习当做任务,也许他们把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带来的这一点光芒,足以起到“呐喊”的作用,让孩子们至少会渴望知识,向往知识的。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而我们要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趁还能做梦的年纪,把梦做长一点,做远一点,这样醒来以后,不会是甘愿接受和前几辈一样无尽循环的命运,而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图文:心扬暑期支教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