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新闻

第十二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之第一场主题哲学讲座暨开幕式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5日 00:00  点击数:

春风送暖,夏日已近。4月14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第十二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之“梦即生存:汤显祖笔下杜丽娘的生存场域”哲学主题讲座暨开幕式于文理学部第四教学楼202教室成功举办。

一、开幕仪式

下午两点半,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与大家一同通过视频,回顾前十一届“精神家园”活动的丰硕成果并预告本届活动的精彩内容。

1461079280953498.jpg

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龚文德首先上台致辞。当提及12年来坚持举办“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这一活动的初衷时,他表示,在这样一个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的市场化大环境下,更需要拥有一个“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也可以给大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而关于“精神家园”的诠释,龚文德书记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说法,强调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建议大学生应“悟道、悟真理”,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成长成才。最后,龚文德书记预祝本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圆满成功。

二、主题讲座

在主持人对主讲人邹元江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后,本次讲座正式开始。邹教授首先指出,2016年是汤显祖、塞万提斯、莎士比亚世界三大戏剧文学巨匠逝世四百周年,是极有意义的一年。《牡丹亭》著成于1598年,成稿至今,可谓传唱不衰、深入人心,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魅力。

邹教授通过展示汤显祖本人的画像引出讲座背景,简要介绍了其因在遂昌县任职时因政绩斐然备受爱戴而被供奉至生祠的生平逸事。随后便进入讲座的“重头戏”——对戏剧《牡丹亭》的介绍与诠释。

1461079364391115.jpg

邹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这一动人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不时引发全场笑声。其间他穿插了梅兰芳及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所演绎的“惊梦”、“寻梦”等经典片段,字字珠玑的唱词、宛转动人的唱腔,无不让观众沉醉其中。

《牡丹亭》之所以能有如此持久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邹元江教授对此解释为由于当时的妇女们无不对杜丽娘的遭遇感同身受。在宋明理学盛行的明代,千千万万的“杜丽娘”都在承受着“观念压力”和“身体束缚”的双重压迫。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以杜丽娘为代表的广大女性,无不处于生存异化的痛苦中,这也决定了其生存场域的狭隘,现实中极其苦闷,难以思情,因而只能在梦里追逐自由。邹教授引用荷尔德林的名言“歌唱即生存”,提出杜丽娘的“歌”即“梦”,她在人世间备受封建礼教的戕害,只有怨,可她“因情而梦”,梦境成为她宣泄欲望的时空,从此便进入了生命的永恒状态。由此观之,对杜丽娘而言,“梦即生存”。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邹教授最后引用汤显祖为《牡丹亭》而做的“题词”,提出“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哲学境界。杜丽娘正是为了蓦然醒悟的生命价值而敢于承担死亡的人。这种对“天授之性”不惜以死坚守的独绝意识在封建礼教禁锢的晚明是惊天动地的。现实世界中的丽娘生而不得,“命如一叶”,宁可赴死寻梦,开启虽虚幻却又肯定自己生命价值的梦的世界,在梦中向死而生。

1461079474130648.jpg

邹教授的讲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之后的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热度不减,争相发言。邹教授在该环节中就《牡丹亭》之所谓为悲剧和汤显祖笔下超越时代的自我解放精神给予了进一步诠释,同学们均感到受益匪浅。

梦即生存,向死而活。邹元江教授的讲座让同学们为书中人物杜丽娘勇于追求自我的精神动容,进一步体会到传世名作《牡丹亭》的魅力和风采,在感受艺术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洗礼。本次讲座暨开幕式给予同学们深刻的思考和高品质的审美体验,为“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写下了精彩的开篇,有利于营造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相信之后更多的精彩内容同样值得期待。

文字:吴 凡

图片:但敏学

>